近期,某網絡直播短視頻平臺因傳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,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。國家網信辦會同各部門依法依規(guī)聯合約談該平臺負責人,提出嚴肅批評,責令全面整改。
這條新聞一出來,和很多網友一樣,筆者也是拍手稱快。筆者的兒子正上小學,時不時央求我給他買一部手機。一直沒答應,倒不是為了省錢,而是怕網絡上亂七八糟的東西,壞了孩子視聽。
有觀點說,現在的孩子都是網絡原住民,注定要比上一代人更早接觸網絡,更需要網絡,倒不如讓他們在游泳中學習游泳。這種說法要想成立,需要一個前提,就是對那些烏煙瘴氣、不健康的信息能夠及時屏蔽,對散播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平臺能夠嚴加打擊。這是從監(jiān)管角度來說的,那么從供給方的角度來說,需要做些什么呢?
這次整改中,該平臺的表態(tài)中有一句話值得注意——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算法。換句話說,之前很多直播短視頻平臺用來指導算法的不是正確的價值觀,而是根據社會的需求——而且還不是高尚的需求——來推送內容。如今網民消費多元化,當注意力成為一種資源后,任何一種偏門的愛好,都能催生出相應的供給。
我們看林林總總的直播平臺,上面點擊率高的網紅,往往具有如下特點。第一,有極端特質,光怪陸離。鏡頭前的他們,要么特別漂亮,要么非常丑陋,要么語不驚人死不休,要么離經叛道玩顛覆。
第二,有極強的表現欲。沒聽說哪個網絡紅人暈鏡頭。浮夸虛無比比皆是,謙虛謹慎不在此列。美其名曰率性,其實缺乏底蘊。
第三,保鮮期短,替代性高。一批批網絡紅人出來得快,消失也快,“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”,說明靠表面的東西只能抓一時眼球。
讓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,這項工作不容易,但再難也要做。一方面,需要對內容供給方劃定紅線,改變一味迎合需求的做法。另一方面,用《說苑》里的話就是:“與善人居,如入蘭芷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則與之化矣。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”愿您常入蘭芷之室,少進或不進鮑魚之肆。